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热点 > > 正文

他们在产房,不仅仅是“接生婆”

2023-05-06 07:01:25澎湃新闻 作者:

“吸口气,再来,尽量不要发声音,轻轻吐气,放轻松……”助产士吴静站在产床旁,为一名宫口全开的孕产妇加油打气,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。


(资料图片)

1998年出生的吴静,毕业于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学本科专业。毕业后,她顺利进入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东院工作,在这家三甲产科专科医院里,总共有100多名助产士,有人毕业于护理专业,也有人毕业于专门的助产班。

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,助产士身穿紫色衣服,在服务台工作,监控胎心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之一。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摄

自1992年起,国际助产士联盟(ICM)将每年的5月5日定为“国际助产士日”,2023年5月5日,是第32个国际助产士日。

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人生的起点从产房开始,助产士则是托起新生命的第一人。他们要陪伴产妇面对分娩时的恐惧和担忧,也在不断学习以满足高品质的助产需求。他们的工作,有关接生,却又不仅仅是接生。

助产士如何“炼成”?

在临床上,助产士上岗并不是只要考一本证书那么简单,每家医院对于“助产士”的培养模式也不尽相同,吴静花了近3年时间,拿到了这本证书。

“入职后我通过科室轮转学习,历经2年规范化培训,最终于2021年定科,到了产房工作,一开始从导乐开始学起,导乐的工作主要是陪伴产妇分娩。起初跟着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一起,我们会给准妈妈介绍分娩可能会面对什么情况,帮助她们消除对分娩的恐惧,还会教产妇如何通过有节奏的呼吸来止痛;在正式分娩时,导乐也会指导产妇如何用力,从心理和生理上给予全方面的支持。”吴静说,熟悉了导乐工作后,接着她去了待产室工作,重点掌握产程情况,密切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,此后又开始学习如何接生。

有着20多年“助产士”工作经历的“80后”单珊珊,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东院产房护士长,在她眼里,并非所有护理人员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助产士,“助产士不仅需要技术,还要有爱心、耐心和贴心,对体力的要求也很高,还有对动手能力。”

单珊珊是一名“80后”助产士,如今已经是产房护士长,她有过20多年的助产士工作经验。

单珊珊回忆,2001年她以护理专业毕业参加工作,那时的“助产士”上岗前都要学“侧切”(即会阴切开术,这是一种在分娩过程中为扩大阴道开口所行的外科切开术),如今完全不同,“随着助产理念的不断提升,通过体位调整、非药物治疗,可以让孕产妇降低侧切的比例,基本控制在15%。以前产妇都躺着分娩,而现在侧卧、趴卧、水中分娩,哪种舒服就选哪种。”

单珊珊坦言,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助产士就是个“接生婆”,能帮产妇平安顺产是一大目标,但在现代化护理环境下,助产士需要完成的有很多。不仅仅是接生,她们还要帮助产妇减轻整个产程中的痛苦,高年资的助产士还要走出产房,开设助产士门诊服务。

在产妇的整个怀孕期间,助产士需要全方面管理好她们的健康,包括控制体重、维持营养、从而减少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,甚至还参与分娩过程中的会阴伤口缝合。为了这项工作,助产士需要经过无数次练习,以确保最大可能减轻顺产时的疼痛,让伤口美观且愈合得更快。

标签: